未来,农业创客空间还将走出去,跟各地政府搭建的孵化器进行对接,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创新创业工作
2015年第二季度,下游光伏项目所创收入为1.779亿元(2870万美元),环比增加74.2%,同比增加191.6%。2 毛利润和毛利率2015年第二季度毛利润6.636亿元(1.07亿美元),2015年第一季度为5.585亿元,2014年第二季度为5.503亿元。
光伏发电项目所创营业额达1.779亿元人民币,合2870万美元,较2015年第一季度增长74.2%,较2014年第二季度增长191.6%。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2015年第二季度当地税务局扣除了额外的研发费用。在项目层面,我们从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得到了较高贷款额度,我们还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来加强融资能力。根据非公认会计准则,2015年第二季度基本和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1.66元(0.27美元)和1.61元(0.26美元);相当于每ADS股基本收益和摊薄收益分别为6.64元(1.08美元)和6.44元(1.04美元)。6 高级可转债及封顶看涨期权公允价值变动晶科承认高级可转债公允价值变动造成了5600万元(900万美元)损失,而其封顶看涨期权公允价值变动录得530万元(90万美元)收益,部分抵消了上述损失。
环比和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光伏组件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及发电收入增长迅速。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要点财报要点第二季度光伏组件出货总量913.4MW,其中90.4MW用于下游项目。从光伏应用领域看,上半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773万千瓦,同比增长近30%,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3578万千瓦。
据介绍,2014年全国组件制造商前20名中,几乎全部涉足下游电站开发业务。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孙广彬在谈到今后光伏产业发展前景时说:中国光伏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期,未来发展光辉前景可期。长江证券研究员张垚说,从企业层面看,电站收益率高,企业投资积极性相对较高,因此,下半年光伏装机将迎爆发式增长,装机量可能达到12~13吉瓦。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显示,1~6月,全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773万千瓦,相比去年同期330万千瓦增量翻了一倍多。
走过几年前的低落和萧条,光伏行业发展的曲线自去年开始一路上扬。针对下半年发展趋势,业内普遍表示充满了信心。
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产工艺有望实现产业化生产,PERC电池、N型电池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秦潇介绍,目前,全国各省区已基本完成初步指标分配,各省上报的实施方案至少达到国家下达的规模,全国总上报规模是下达规模的约1.3倍。尽管这已是一组足够令人欣喜的数字,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认为,下半年发展将更为乐观。上半年,电池片产量约1820万千瓦,出口额近4亿元,组件产量约1960万千瓦,出口额达61亿美元。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列入协会统计的全国16家多晶硅生产企业产能达17.2万吨,产量快速提升,成本已达全球领先水平。同时,骨干企业凭借技术规模品牌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部分小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报告称,展望2015年,技术进步仍将是产业发展的主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据分析机构预计,2015年高效晶硅电池市场也将增长200%。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5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光伏概念股中,被用于光伏电站的募集金额就达260亿元,电站规模达300万千瓦。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下半年,随着国内下游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光伏产业规模也将持续扩大,但企业扩产会相对理性,供需关系将趋紧,预计光伏组件价格在四季度将有小幅上升,制造企业利润率有望提高。在2015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发展与下半年展望研讨会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用来之不易形容今年上半年光伏产业所取得的进步。
下半年:前景乐观发展依赖技术升级光伏产业在经历了2011~2013年持续亏损之后,从2014年开始回暖。王勃华也表示,光伏投资热情已从早些年的制造环节向光伏应用环节转移。目前整个光伏产业链中,电站开发环节有8%~10%的内部收益率,远高于光伏制造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还表示,光伏领跑者计划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相关企业建立技术优势的意识,将会推动全行业的技术升级。在对光伏未来的发展表示坚定信心的同时,邢翼腾也指出,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成本降低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而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及新技术突破,生产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在2015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发展与下半年展望研讨会上,他表示,上半年的数字统计偏于保守,预计下半年发力会超过上半年。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工程师秦潇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光伏产业政策逐步完善,项目审批流程逐渐理顺,市场环境向好,这些为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预计产业化生产的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将超过18%,单晶硅电池有望达到20%,主流组件产品功率将达到260~265瓦。今年下半年将有多个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陆续获批。
此外,投资光伏电站也可拉动企业自身消化电池组件等产能。3月17日,国家能源局曾发出《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下达今年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为1780万千瓦,这是我国自去年以来第二次实行光伏发电年度规模管理。
硅片产量约为43亿片,出口额约为12亿美元。在2015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发展与下半年展望研讨会上,能源局新能源司副调研员邢翼腾透露,十三五期间,我国光伏发电将保持约2000万~3000万千瓦/年的发展规模。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光伏组件产量约1960万千瓦,同比增长26.4%,光伏企业赢利情况明显好转,多数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工信部18日最新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指出,201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同比增长30%,下半年发展也将呈上升态势,但与此同时,产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却依然突出。
同时,可再生能源补帖发放不及时、不到位引发的资金掣肘仍是光伏企业经营最直接的难题。按照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今年光伏装机的目标值定为1780万千瓦。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对于光伏发电的政策支持力度不会降低,还会继续加强。国家政策力推之下,近年来光伏业逐渐走出低谷,迎来发展黄金期。
能源局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信息简况》中则折射出了分布式推进缓慢、弃光现象严重等光伏发电难以回避的发展隐忧。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16月弃光电量约18亿千瓦时,占到了光伏发电量的近一成。
其中甘肃省弃光率28%,新疆弃光率19%。不仅如此,弃光的痼疾还进一步削弱了光伏的实际发电量水平。孟宪淦指出,弃光现象的不断发生,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目前我国存在电网建设与光伏电站的审批方式和建设周期不匹配、市场消纳空间有限、电力外送通道不畅等问题。行业的回暖也带动大多数光伏企业在今年上半年打出了业绩翻身仗,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国内前4家多晶硅企业均实现满产,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进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名单的29家组件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
在此前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光伏发电上半年成绩单中,最为亮眼的莫过于已经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装机目标。整体来看,当前光伏装机在我国整个电力装机中的占比不高,以发电量来考量则占比更小。
这意味着十二五的五年间,我国光伏装机从2010年的89万千瓦起步,实现了超过40倍的扩充,最终提前半年突破了35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无疑反映出近年来光伏业蓬勃的发展动力和高速发展的势头。尽管分布式倍受力推,但从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由于分布式光伏存在建设分散、对安装并网条件要求较高、屋顶资源寻找难等诸多困扰,在寻找到明确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成功商业模式之前,分布式装机仍旧难以快速推进,这无疑将拖累全年整体光伏装机目标的达成。
此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上半年光伏总结会议上也曾提醒,对于光伏产业发展,我们不应只看重装机规模,而忽视效率和效益。尽管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但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光伏发电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